郑州资讯网|郑州信息港-郑州最专业的便民信息网站
您的位置:郑州资讯 > 财经新闻

我们为何如此痴迷谈论宏观经济

时间:2019-01-07 20:13   来源: 搜狐    作者:醉言  阅读量:6038   

【付之一笑】

大部分人的大多数所谓宏观判断,都是错判、误判,无非给市场增加了噪音而已。

付建利

越是经济低迷期,似乎大家越是痴迷于谈论宏观经济。岁末年初,各种策略会、研判会次第召开,好不热闹,各路经济学家、宏观策略首席,各类投资者,似乎谈起宏观经济和宏观趋势都津津乐道,谁都可以对未来指点一番、研判一番。遗憾的是,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,大部分人的大多数所谓宏观判断,都是错判、误判,无非给市场增加了噪音而已。其实,投资者也好,企业家也罢,无论何时,更加关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,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,比什么都重要。

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,因为经济增速下滑导致企业破产的,可以说是少之又少,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间接或触发因素。诺基亚、摩托罗拉等巨型企业的陨落,不是因为宏观经济环境不好,而是因为企业生产的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。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变化的,在某一个时段能够极大满足消费者的产品,很可能到了另外一个时段就被消费者彻底抛弃了,不是因为消费者不忠诚,而且因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太有限、产品迭代太慢!市场和消费者才是真正的考验者和评判者,即便是国内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出口下滑导致关门,从本质上来说,也并非因为宏观经济下滑导致,而是由于企业太依赖于过往的出口路径。

实际上,宏观经济的上下波动是很正常的,无论哪一个国家,都不可能经济增速永远保持高速度,而且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、优化升级,企业如果“路径依赖”过于严重,在安逸的日子里失去居安思危的意识,不去加大研发生产更多满足消费者的产品,很可能在经济下滑时撑不住,又或者因为竞争对手推出了颠覆性的产品,从而失去了竞争力导致企业倒闭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,唯有那些具备狼性,不断提升技术含量、加强管理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企业,才能活下来、活得好。

在当下的中国经济环境之下,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正在进行,因为出口和投资下滑导致一些企业业绩急速下滑或者倒闭,本质上并不是因为宏观经济增速下滑,而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有跟上产业升级的步伐,转型的动作太慢,生产的产品适应不了消费者需求,最终企业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,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现象。或者换句话说,一些不具备自我革新能力的企业,原本就应该死掉,只不过,经济增速下滑加速了这些企业的死亡。经济下滑只是触发因素,而非决定因素。

动辄拿经济下滑为企业倒闭找原因、说事儿,其实是掩盖了企业的不作为、企业领导人的不思进取。当企业领导人堂而皇之地以经济下滑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时,本质上,这样的企业领导者是缺乏内省精神的,或者说,他根本还没摸到做企业的“大法”。任何优秀的企业,都不会害怕经济周期的波动,中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,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五花八门、多种多样,市场空间不言而喻,在这样的大市场里做不好,根本上是自己的无能和原地踏步。相反,那些优秀的企业家,在经济寒冬期会加速苦练内容,在企业管理、品牌塑造、客户黏性、产品功能、研发等方面全面发力,让企业的筋骨更强,抗御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更强,这样的企业,本质上来说,和经济周期的波动没有丝毫关系。

向内求,而不是向外找理由,是企业做优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。

而对于投资者来说,当我们口若悬河、滔滔不绝地谈论宏观经济时,貌似很专业,可能我们更多地是在享受投资的“参与感”,而不是“获得感”。投资本质上还是享受企业成长的红利,老老实实研究具体的上市公司,学会给企业定价,明白估值和业绩增长之间的匹配度,知晓该如何决策投资的性价比,有所为有所不为,才是投资的正道。那些整天把宏观经济分析判断放在嘴边的人,可以肯定,没有几个能够把投资做好。他们更多是演讲家,不是实干家。当然,职业的宏观经济研究者除外,拥有独立分析体系和方法论的经济学家除外,这些宏观经济分析者,总是能够以自己独立的分析和严密的逻辑,给予我们启迪,这样的宏观经济研究,在当下的市场,不是太多,而是太少。

无论做企业,还是做投资,让我们少一些“重在参与”,多一些“重在获得”。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精选导读